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Englis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风采 >> 正文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贵州高校大有可为

时间 :2025-03-04 浏览次数: 来源 : 打印页面

贵州省人大代表、贵阳学院研究生管理处处长杨允仙。


贵州省人大代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蒋友财。


贵州省人大代表、welcome皇冠登录手机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周璐。

   在今年贵州省两会期间,持续提升旅游业发展质效和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成为热议焦点。助力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高校可以发挥怎样的重要作用?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多位省人大代表围绕高校如何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助力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他们认为,高校应积极参与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与旅游业的融合。通过学术研究、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等,深入挖掘和传承文化内容,为旅游业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大有可为。可以培养具备旅游专业知识、熟悉地方文化、掌握外语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人大代表杨允仙:


   聚焦旅游实际问题,有目的地培养专业人才


   本报记者 侯帮虎 肖知潞


   “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黄小西吃晚饭”等重点旅游景区提质增效,万峰林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4年,贵州多措并举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持续发力,收获人气与好评。新的一年,贵州将继续围绕“三大要素”,深入实施“四大行动”,加快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打造。其中,旅游人才的培养成了关键。


   如何做好旅游人才的培养? 省人大代表、贵阳学院研究生管理处处长杨允仙表示,从高校而言,旅游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三个方面:政策要学透、需求要摸清、平台要搭好。


   “聚焦旅游的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贵州高校有很多事可以做,培养旅游人才更是责无旁贷。”杨允仙介绍,贵州高校旅游相关专业设置目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化、部分学生学习目标并不清晰,这些都是高校未来应深入钻研解决的问题。


   建议专业教师把省里的政策学透用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旅游专业硕士生选择研究方向时,必须创新研究贵州实际情况,根据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解决方法。


   “人才培养,要真的落地才是人才!”杨允仙表示,要有目的地培养旅游行业人才,不同市州的高校可以聚焦当地旅游资源去深入发掘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解决,带着实际的课题方向来培养学生,这样既服务了地方的旅游产业,又培养了具有扎实功底的人才。


   培养高端的旅游人才,光靠高校的能力也是不够的,也希望政府能够搭建更多的平台,聚焦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的问题,打通壁垒,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战训练环境。


   “另外,要成为真正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化输出也很重要。贵州本身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如何去包装这些文化,输出到世界各地,助力贵州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这更是需要高校和社会企业机构一起去努力的。”杨允仙如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人大代表蒋友财:


   让贵州绿水青山绽放金山银山之光


   本报记者 潘国虎


   贵州蕴藏着哪些独特的资源? 如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日前,记者就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话题,采访了贵州省人大代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蒋友财,深入解析了贵州如何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来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生态为根,文化为魂! 有了根和魂,旅游才能行稳致远,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遍地开花。”蒋友财认为,一个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应具备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完备的接待条件以及一定比例的入境游客数量。贵州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资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过去一年,贵州推动“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黄小西吃晚饭”等重点旅游景区提质增效,万峰林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次分别增长10.4%、13.3%、81.8%。


   贵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尤其是传统村落,这些村落是承载贵州丰富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这里,少数民族的习俗、饮食、服饰、建筑风格等民族特色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画卷。蒋友财表示,贵州的苗绣、蜡染、银饰、侗族大歌等文化元素已经蜚声海内外,登上了国际大舞台,村超、村BA、村歌、村T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搭建了展示平台,建议通过进一步打造和推广贵州现有的少数民族文化,让更多民族文化在国际上传播开来,成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有力支撑。


   谈及如何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业有效融合,蒋友财说,民族文化本身就是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旅游就是希望通过感知外界达到求美、求真、求知、求奇、求变的目的,而民族文化恰恰具备满足旅游目的的这些要素。当下,随着工业化浪潮的席卷,真正能够保留原汁原味民族文化的区域已经越来越少,于贵州而言,民族文化正是两个宝贝之一。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好马配好鞍”,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除了需要世界级旅游资源,优质的旅游服务及多元化旅游产品必不可少。蒋友财认为,贵州应培育更多优质企业,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态升级,并加强景区运营管理。为此,他建议充分发挥高校力量,利用文旅类专业师生的专业知识和家乡情怀,为地区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目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尝试,该院不断尝试、创新,以培养高素质“文旅工匠”为目标,主动服务区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良好反响。同时,还推出“民艺村创”公益项目,汇聚了设计师、企业家、大师等多元人才,哪里有需求就聚集资源到哪儿去,实现共创共育共享,为地方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该院还通过“校旅结合”“校携旅行”等方式,学校孵化企业,孵化的企业反哺职业教育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提升旅游业发展质效。围绕“三大要素”,深入实施“四大行动”,持续推进世界级旅游景区、一流旅游城市建设。对于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蒋友财充满期待。他认为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贵州将成为世界级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生态文明旅游目的地,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自然珍宝、文化瑰宝将为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的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人大代表周璐:


   利用学科优势深挖红色文化产学研合作共促红色旅游繁荣发展


   本报记者 肖知潞


   今年贵州省两会期间,持续提升旅游业发展质效、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成为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之一。其中,红色旅游成为贵州文旅的特色品牌和重要IP之一。


   高校如何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贵州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例如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黎平会议会址、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等,这些资源承载着革命先烈的精神遗产和奋斗历程,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纽带。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宝贵资源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从中挖掘课程内容,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贵州省人大代表、welcome皇冠登录手机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周璐说,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强烈的政治属性和深刻的教育意义。红色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观光活动,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启迪。


   “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组织跨学科的专家学者团队,对贵州的红色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围绕关键历史时刻,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周璐表示,通过精心策划,打造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影响力深远的红色文化精品项目,以增强红色旅游的文化深度。


   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联系我们

    • 电话:0851-28922406
    • 邮编:563006
    •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平安大道


  • 遵师微信

  • 遵师微博

分享按钮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