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科研处 图/倪鹏琇) 9月3日下午,学校召开“深挖红色文化富矿 增强研究产出能力”的“有组织科研”专题座谈会。
学校副校长刘衍民结合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现状,深入阐述了“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有组织科研”不仅能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形成新的科研增长点,还有助于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团队,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针对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区分好“顶天”的科研与“立地”的科研,整合好科研资源、实现协同与共享,尽力将科研究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有根,但要续脉”,在发展思路和实施措施上,要遵循“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扎根山乡红色沃土,深挖独特文化资源,服务好山乡教育,推进地方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赓续好遵义文脉。
与会的相关二级学院院长、分管科研副院长和教师代表等就如何推进我校人文社科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见解和想法。特别是在挖掘红色文化富矿的“有组织科研”和各学科特色发展的有机融合上,与会人员展开热烈讨论,并就科研配置的机制问题、科研工作评价体系问题及开展“有组织科研”的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等问题依次作了经验分享和工作交流。
学校党委书记陈治松认真听取了与会代表的发言,充分肯定了我校人文社科类二级学院所取得的成绩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有组织科研”工作上的部署和谋划,对学校及教师们在各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结合起来,理性地认识和分析当前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有组织科研”形式推进当前的科研制度体制改革,用改革解决当前突出的问题。红色资源是遵义的最好资源,红色文化是我们的最好富矿,“用红色文化育‘红心’青年”是我们的最大特色;深挖红色资源,整合好校内、校外多方资源,建设好现有平台和队伍,形成多元协同和多方融合,创造自身特色的研究品牌;特别是在社会服务上,既要发挥人才的“大雁领航”作用,又要发挥人才的“狼群效应”。
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和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党委提出的“1234”工作思路,认真完成“引领文化传承创新”这一任务要求,切实推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高质量发展。
会议由科研处处长高智席主持,学报编辑部、长征文化研究院等社科研究机构负责人,人文社科类二级学院院长、分管科研副院长和科研科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