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追寻》第四季第五站于3月28号来到了“遵义:转折之城”,让我们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岳亮、新华社主播许丹睿、胡拿云以及我校学生周鸳鸯一起踏上这次红色追寻之旅。
清晨,伴随着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的清香,遵义鸡蛋糕的香甜,我们从红军街上靓丽的红色文化名片——红歌台。到精美典雅的天主教堂,了解到“遵义”这一名字的由来,聆听遵义与四川的历史渊源,驻足于“大转折”这一牌匾之下,感悟红军长征的艰难与党的坚毅。
转个弯,一幅幅的红色剪纸映入眼帘,栩栩如生。一张纸、一把小刀,在“咔嚓、咔嚓”的声音中,一个个的红色故事跃然于纸上,将一份份的红色记忆永远传承下去。
一张票、一段记忆、一种情怀。“门票收集者”杨敏志说:“在我看来,每一张门票,不仅仅是一张‘通行证’,也是一个城市给一个外地人的第一印象。”那一张张门票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回忆,满满的红色精神和情怀。
拿着那张红色的门票,来到遵义会址。在这里,见证了遵义会议的不只是遵义会址,还有它的“老朋友”——屹立于遵义会址身旁的那棵树,更有这棵树的“专职医生”——张本光。一楼一树“医”生情,他陪着这栋楼与这棵树数十年,共同见证了无数的人与事。
大厅之内,是我校学生准备的情景剧《喜迎红军》,那热闹的场景和映于脸上的喜悦无不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红军的欢迎与发自心底的喜爱与尊崇。
再往里走,由遵义会址纪念馆讲解员刘志伟为我们讲解了红军的历史、解说红军故事,并用多媒体再现了娄山关战役,让我们感悟于红军战士的勇猛与满腔的爱国热忱。
最后,由我校学生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学们联合献上《长征组歌·遵义会址放光辉》,在嘹亮的歌声中,结束了这一段红色追寻之旅。
红色追寻,百年正青春。让我们回望源头,汲取智慧营养,重拾红色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