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如何用更少的钱创造更多的幸福?——少即是好效应

发布时间:2020-12-13 13:54

如何用更少的钱创造更多的幸福?——少即是好效应

李杜林 遵师心语 2020-12-13 22:16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电影院送你爆米花,你收到满溢出来的中杯时,可能会比收到大杯但装不满的要开心,尽管实际上它的分量并没有第二份大;当你收到一对精致的袖扣时,可能会比收到一件普通的西装外套要开心,尽管说袖扣比西装外套便宜;更奇怪的是,当询问银牌获得者和铜牌获得者他们各自的开心程度时,银牌获得者实际上比铜牌获得者更不开心。
听起来很奇怪是吗?其实这些现象背后,都涉及到一种心理学效应,叫少即是好效应。什么是少即是好效应?    少即是好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单独决策的时候,会倾向于选择较少的东西,但当进行组合评估的时候,这个倾向会变得相反。简单来说,在单独评估的时候,我们更可能会倾向于选择量少质优的东西。价值低的东西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举个例子你就懂了。想想在现实中,别人请你吃自助的时候,你是不是会觉得请你吃1次500自助的人,比请你吃10次60自助的人要慷慨?但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知道,10*60>500,所以为什么你会觉得那个只花了500块钱的人,会更慷慨?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结果呢?究其原因,在于评价方式的不同。当我们共同评价以上事物时,我们往往会十分理性地对两件事物进行比较,进而得出合理的结论;而当单独评价以上事物时,直观的想法则更容易影响我们的判断,由此使我们做出和共同评价时相悖的选择。综合以上几种不同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我们做出了不一致的决定。
原因1:
“显而易见”的答案——可得性启发
当对某件事物单独进行评价时,我们多会依据一些容易注意到的事实做出判断,而非充分地进行理性的思考。因为这些“明显”的事实(如爆米花是否溢出)和那些需要思考比较的内容(爆米花的量是多少)相比更容易获得,因此我们懒惰的大脑便会直接据此得出结论。
原因2:
比较出真知?——代表性启发
当对某件事物进行评价时,我们大多会情不自禁地拿它和同类别的东西进行比较,去找一个代表来衡量东西的好坏。此时,精致的袖扣和其他袖扣相比绝对是袖扣中的“佼佼者”,而普通的西装和其他西装相比则略显“寒碜”,因此人们会对袖扣做出更高的评价也不足为奇了。
原因3:
如果能…就好了——模拟式启发
尽管既得事实是影响我们生活幸福与否最直接的因素,但困扰我们的其实还有那些实际上没发生的可能的结果。个体模拟与事实相反的事情的思维过程即模拟式启发,也叫反事实思维。对于银牌获得者来说,他们脑海中所思考的多是“如果自己能够……,也许就可以获得金牌了”,于是痛失金牌的遗憾导致他们无法充分享受得奖的喜悦。而对于铜牌获得者来说,他们所能想到的多是“如果自己刚才……,可能就拿不到奖牌了”,于是最终获奖的事实让他们格外高兴。

既然如此,我们要怎么利用这个效应来创造更多的幸福感呢?
先说说我们是怎么被利用的吧。年终奖和加薪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现实中,有一些企业会选择发年终奖而不加薪。而当你拿到年终奖时,可能还会小开心一下。这就是运用了少即是好效应,毕竟如果把年终奖再加多点平摊到你12个月里面,你可能就没那么开心了。
少即是好效应的核心就是利用高质量来减少数量,从而减低总体的成本,提高“看起来”的价值。像你买茶歇去探望朋友,你干脆买几件精美的小糕点,会比你买一大堆的小零食,更让人觉得你慷慨。另一方面,事物的好坏取决于你把它放在什么背景下去思考,贫民窟里的万元户也许比富人区里的亿元户拥有更高的幸福感,相比于勒紧裤腰带给女朋友买一份自己刚刚能买得起的高档化妆品,一份十分精致的“高价”小礼物也许能带给她更大的满足感。事物本身可能是少的,但如果能放在合适的参考框架下来看待,也会带来“多”的心理感觉。学会灵活的运用这个效应就可以帮助你用更少的钱创造更多的幸福感。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上一条:独一无二的你,值得被爱 下一条:减少自卑,爱自己,世界才会爱你!

电话:0851-28922406 E-Mail:ybgs@zync.edu.cn

Copyright2009-2010 welcome皇冠登录手机版办公室(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